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度中外合作办学工作报告
一、办学基本情况
辽宁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是辽宁师范大学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00年7月由辽宁省教育厅批准成立,2004年5月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学位办批准实施四年本科教育。2012年7月12日和2016年11月15日两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延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最新批准的有效期至2025年6月30日。目前开设的国际商务本科专业,是在引进密苏里州立大学商学院优势专业——商务管理基础上开设的。
二、学生培养
学院严格执行国家招生政策,按照教育部核准的每年300人的招生规模,面向全国22个省份招生,生源稳定、质量良好。2016年学院录取报到261人。
学院毕业生因专业基础扎实、英语过硬、勤勉好学、有责任感、踏实肯干、国际视野等特质,深受海内外名校和用人单位的青睐。2016年,国际工商管理(中外合办)专业毕业生240人,其中出国211人,考研12人,协议就业17人,出国率87%,考研率5%,实际就业率100%。
三、师资建设
学院通过全球招聘、中方选派、美方选派等方式组建了一支稳定的、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国际化师资队伍。近三年来,学院教师队伍稳定在40人左右。2016年,学院中外籍教师总共43人,其中全球招聘教师23人,中方选派教师8人,美方选派教师12人。专业核心课教师50%以上拥有博士学位。
四、教学组织和质量监控
学院紧紧围绕办学宗旨和目标,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并严格按照培养方案规定执行教学计划安排。2016年,学院无教学事故发生。
学院建立了完整、规范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包括教学质量监督机制、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教师考核制度、考试管理制度等制度规范,保证教学质量。学院建立教学监督机制,通过制度规范、定期整理教师上交的教学材料、教学副院长亲临课堂、教师互评和学生评价教师等多种渠道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监督。学院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对教学质量进行持续的评价和反馈。学院建立学生沟通反馈机制,多角度与学生沟通,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调查和沟通的基础上,实施及时、有效的整改措施,保证各项反馈落到实处。
五、项目管理
学院实行由中美双方共同组建的联合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有一支由中美双方共同选派的年富力强的国际化管理团队,2016年,中外专兼职管理人员共26人,3人拥有博士学位,16人拥有硕士学位,研究生比例达到73%。其中中方19人,外方7人。中外双方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中各司其职,沟通顺畅。学院通过学生评教制度、学生座谈会、学生信息员制度、院长信箱等多种渠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收集学生意见,鼓励学生为学院发展献计献策,为学生创造机会参与到学院的管理中。
六、财务状况
学院财务工作由联合管理委员会授权,学院院长负责,纳入学校计财处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经济秩序。构建财务监督体系,严格控制和管理财务预算,防范财务风险,保障资金安全。2016年,辽宁明亦科会计师事务所对学院进行审计。
七、社会评价
2016年,学院认真组织实施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工作,是国内第二家参加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的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范围内的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密苏里州立大学校长,董事局主席,斯普林菲尔德商会成员、杰弗逊市市长来学院参观,高度评价学院办学为中美经济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中组部、教育部联合调研组来学院调研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党建工作,取得了满意的调研成果。学院合作办学成果获得上级领导部门的充分肯定,刘雅梅院长入选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审专家和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专家。
八、办学特色
(一)实现双学籍、双学位的本土留学
两校优势互补,友好合作,互认学籍,共享学分,双方颁发学位证书。学院引入外方核心课程和核心教学资源,开设的课程与密苏里州立大学课程同步,全英文教材、全英文授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方式、标准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符合两校标准,真正实现与国外无异的教学和语言环境。学生四年全程在国内完成本科学习,修满学分,成绩合格,即可获得中美双方颁发的学位证书,实现“不出国的留学”。
(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360°学业支持体系
基于中美两校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中美双学籍、双学位的特殊要求,引进了外方先进的学生管理服务体系,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360°立体学业支持体系,成立八个服务中心,形成合作办学独有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学业支持网络,保证学生顺利完成中美双方学业并成功升学或就业,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保障。
(三)开展特色党建活动,为学生提供思想引领
建立海外党小组,加强对海外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及时反馈课堂教学信息,及时了解外籍教师课堂言论,掌握师生意识形态。巩固和拓展党建活动阵地建设,设立党员活动室,为党员理论学习、交流心得提供专门的场所。党建工作与外方合作者、外籍教师及国际生正面宣传和沟通,准确、及时地向外籍教师及国际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事求是地反映社会主流意识。